第八十四章 立原信久(上)

善使槍。」

    「使槍?好!此乃戰陣之道。」秀家扭頭對着身後的真田信繁說道「既如此,源次郎你去試一試他的水準。」

    不要覺得影視作品中武士都拿着武士刀作戰就覺得日本使用刀是主戰武器了。

    到了戰國時期,武士刀多作為儀仗使用,而槍高居日本剎人的榜眼位置,僅次於後世傳入的鐵炮。

    真不賴外人蔑稱日本戰國是村長戰鬥,日本戰國百餘年,真正殺傷最大的居然是最後50年傳入的鐵炮。

    《基因大時代》

    而拋去鐵炮這個熱兵器,在冷兵器中槍的擊殺數遠遠超過和弓和武士刀,是真正的戰場近身格鬥兵器王。

    歷史上真田信繁的槍術是在大坂做人質期間和黃母衣眾學的,其中有很多是師承奈良寶藏院流的武士,因此後世的真田信繁善使十文字槍。

    但是這一世真田信繁並沒有為質大坂,而是跟在了秀家身邊。而在備前美作這邊的武士使用最多的是最傳統的素槍。

    原因當然是因為美作的老壽星竹內久盛是西國聞名的劍聖,是日本竹內琉的開山鼻祖,而他使用的就是素槍。

    竹內久勝的劍術和槍術全部是自戰場上自己啟發而來,乃是真正的剎人術!

    所有的招式中沒有多餘的動作,整個流派的招式中也鮮有虛晃之類的動作,追求簡單準確的解決敵人。

    秀家小時候就師承竹內流,和竹內久勝的三子竹內久勝一道學習竹內流兵法。

    竹內久勝是宇喜多家御用兵法師範,竹內流是宇喜多家鼓勵大範圍傳道,並在軍中作為最為標準的兵法直接授業的流派。

    可以這麼說,隨着秀家大肆推廣竹內流,宇喜多家各國的武士八成都是竹內流出身,連帶着帶動周圍四國、毛利領、丹波、播磨都受到了竹內流的影響。

    隨着竹內流影響比歷史上擴大了數百倍,如果這個平行宇宙真實存在的話,今後暗榮的太閤立志傳中應該不會再少了這麼一位天才的劍聖。

    得了秀家的命令,兩名青年當即向秀家行禮之後走出殿宇,來到殿前的空地上,在秀家和侍從武士的矚目下間隔15步站立,各自拿了一柄沾了白灰的2.5米長木。

    與真田信繁持槍站立擺出竹內流起手姿勢不同,立原信久握着手中的木棍使喚了一下,似乎是因為不順手而皺了皺眉頭。

    但是看到對面已經持槍站立的真田信繁,即便槍使的再不順手他也只能硬着頭上場了。

    秀家將真田信繁選出來與他對敵不是隨便選的,真田信繁到宇喜多家時間不長,才剛剛2年。

    他學習竹內流槍術也沒多久,但是他是屬於進步非常快的,僅僅學了2年,如今槍術也算略有小成了。


    只是不知道他的略有小成和立原信久所說的略有小成有什麼區別。

    真田信繁受秀家之命要與人對戰的消息在御館內不脛而走,連在理藩院幫助長船貞親書記文書的清水信也也跑了過來看兩人的筆試。

    周圍還有人互相打賭誰能獲勝,不過院子裏的大多數人對於眼前的這外邦人並不看好,大多都押注真田信繁會獲勝。

    畢竟大家都算知根知底,對真田信繁的實力還是有些了解的,雖然不說很強,但是絕對不弱。

    兩人在院子中對峙十餘秒,最後還是立原信久耐不住寂寞先手發起攻勢。

    只聽他「哈」的一聲怒吼,三步並兩步快步向真田信繁衝去,直接揮舞着木棍向星范噼去,那氣勢宛如力噼泰山一般。

    「破綻!」真田信繁冷靜的應對立原信久的攻勢,從他高舉的木棍,暴露出來的胸口看到了他的問題,以棍做槍向前挺刺而出,直攻立原信久的心房。

    這邊是竹內流派與其他流派之間的差別了,竹內流不拘泥於傳統槍術,直要能殺傷敵軍就是最好的招式,因此與其他流派不同是他們會在槍術中存在挺刺的招數。

    要說為什麼日本的傳統兵法中沒有挺刺這一動作,就要說道日本槍與大陸傳統槍之間的區別了。

    眾所周知,槍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兵器,所謂的「矛」、「槊」、「」、「槍」本是一體,不過是不同長短,不同形制的金屬錐刺,用不同的方法裝在木棍上的武器的不同表現方式罷了。

    其中槊和的槍頭是最長的,大部分超過50cm,用於馬下,木棍較長,槊用於馬上,不滾較短;而矛的槍頭最短,配備的木質接杆也最短,普遍全長之後1.5~2米;槍不論是木棍還是槍頭在以上幾種武器是最均衡的。

    日本最初在繩紋和古墳時期的槍與大陸的槍並無差別,都是以硬木、竹為杆,槍頭以套筒的方式套裝在長杆上的方式進行組合。

    後來隨着武士地位的提升與郎黨作用的弱化,再加上武士們偏向喜歡一騎討,日本就制的套槍逐漸被更加適合噼砍的s刀取代。

    但是s刀是不適合用套筒裝在外面的,因為套裝的槍更加適合突刺而不是噼砍,噼砍久了或者兩刃相擊多次,uu百~萬\小!說套筒容易鬆脫,這在戰場上是致命的問題。

    因此從s刀開始到後面的菊池槍,日本都開始使用在鍛打槍頭適合後面流出長長的金屬杆部,將其插入木棍之中,再用銷釘和抱箍進行固定,在日本被稱為「挺接」。

    這一方式與秦漢時期的鈹的裝備的方式相似。

    但是挺接的槍不適合突刺,原因是它在刺入敵人的身體後拔出時會發生水平作用力,久而久之會使槍頭鬆動。

    但是長槍本身並不是時候噼砍,這是物力定律決定的。

    因此日本在這個時候天賦樹再次點歪了,他們做大、做長的金屬槍身,出現了名為大手槍的一種武器。

    像後世國寶的蜻蜓切和日本號都是這種槍,大手槍的特點就是槍頭特別長,像日本號的金屬槍頭,光刃長就有2尺6寸1分5厘,金屬莖長為2尺6分5厘,而包括硬木棍在內的全長達到了10尺6分多。

    這幾乎整個前半部分都是金屬了,由此也就造成了大手槍頭重腳輕的不平衡情況,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才能舞動的起來。

    而在這種情況下,套筒槍與17世紀初及關原之後在日本的尾張重新出現。

    只不過這一次在用套裝槍頭的同時,為了方便武士進行突刺,居然在木製槍管上裝了一個可以滑動的套管,並以此特點被稱為管槍,也由此形成了突刺為主的尾張貫流槍術



  
相關:    從時間停止開始縱橫諸天  開局簽到如來神掌  抗戰之開局讓少帥下跪  女總裁的上門女婿葉凡唐若雪  錦鯉棄婦:隨身空間養萌娃  
搜"備前宰相"
360搜"備前宰相"
語言選擇